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分值如何分布?各单元知识点所占分值比例是多少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,希望能帮助到大家!
中西结合执业医师各单元分值:
第一单元:中医基础27分;中诊23分;中药30;方剂30;针灸30;法规10
第二单元:西医诊断50;药理学40;传染病50;医学伦理10
第三单元:中西医结合内科150
第四单元:中西医结合妇科50;中西医结合外科50;中西医结合儿科50
第一单元:中医基础理论35;中诊35;中药学30;传染病50
第二单元:方剂学30;诊断学基础70;药理学40;医学伦理学10
第三单元:中西医结合内科学140;卫生法规10
第四单元:中西医结合外科学40;中西医结合妇科学40;中西医结合儿科学40;针灸学30
中西医执业重难点:
基础单元
中医基础理论一直都属于送分的科目,并且所占分值比例相对较高。主要考察方向多是经典医学专著中的经典语句原文或理解。今年考点更加细化。如考查五脏六腑知识点会问到“水之上源为”。在中医基础理论,每年都作为重点考查的是阴阳五行学说,这部分内容通常需要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,才能把握好整个知识点。比如考试时会问到,“阴盛至极,闭塞于里,逼阳外越,其病机是”。又如在五行学说中“可以体现具有生化、承载、受纳性质的事物和现象是”。本次考试较以往来说,对于知识点的考查更加细节化,所以对于中医基础理论要多看多理解,是这部分题得高分的关键。
中医诊断学今年最大的亮点是增加的图片型试题,对于结合临床应用更加重视。不过即使考试形式有所变化,但是考点内容仍然集中在基础诊断的考查。如:“小儿惊风的指纹”;图片型试题直接给出一张舌象图片让我们判断主症,考查仍是舌诊的临床意义。此学科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杂,需要我们大量记忆。中医诊断学还经常会考一些证型的相关临床表现,比如“肾阳虚的临床表现”这类试题往往给出的答案中会有两个非常相似的选项来迷惑大家,这种情况我们一定要抓住证型的主要特点,认真鉴别。中医诊断是所有学科中最重要的,不仅考试时统领内外妇儿的学习,在临床中应用也非常重要,所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,打好基础
今年的变化之一就是把药理学放在了第一单元基础性学科考查中,可见学好药理学对我们后面学习综合学科的重要性。药理学每年都有很多学员反馈说老师讲的很多知识教材并不涉及,但是每次考完试很多学员又会反馈回来说,老师讲的太好了,很多教材没有的知识都有考到。所以学习药理学一定要认真听课,很多基础性的药理机制不好理解,通过老师的讲解才能理解其中的奥秘所在。药理学考查的重点除药物的适应症外就是药理机制,所以学习过程一定要集中精力认真听老师讲解。虽然药理学所占分值不多,但是对于我们学好综合学科,以及将来的临床用药都至关重要,所以大家一定重视。
强化单元
方剂学与中药学一样,今年分值比例有所下降。方剂学的药物组成和主治仍是考查的重点。所以不管考试形式如何变化,我们考查的重点方向都是不变的。并且方剂学题目相对涉及比较广泛,比如方子中有特征的配伍比例“桂枝汤原方中桂芍比例是”,这类题目也是有所涉及的。我们在关注功效组成的同时也要注意这些小细节。方剂学和中药学都是我们觉得很麻烦的学科,知识点涉及广泛,纯记忆的知识多,又容易混淆,所以很多学员在开始复习的时候就有放弃的心理,导致把方剂学放到最后在复习,这样往往时间上非常紧张。像方剂学、中药学、针灸学这类纯记忆的学科,一定要放在最开始复习,先听老师的视频,自己进行归纳总结,积少成多的去记忆,日积月累到最后考试的时候才不会慌了阵脚,并且也为我们内外妇儿的辨证选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今年考试改革的另一个重要点就是把中医外科学放到了第二单元中。外妇儿三个科目考查重点仍然是辩证选方,以及西医学部分考点增加。这三个学科所用的方剂很多是我们方剂学中涉及不到的,所以一定自己进行相关方剂的总结,方便记忆。在诊断辨证时充分利用中医诊断学与西医诊断学的相关知识点,总结每个疾病的特征,鉴别诊断相似疾病和相似的证型。万变不离其中,不管放在什么位置考,只要我们把握住重点,都不是问题。
以上就是关于“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分值如何分布?各单元知识点所占分值比例是多少?”的相关内容了,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执业医师的介绍、执业医师的报名条件、执业医师的就业前景等内容请关注我们上学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