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日前,由教育部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举办的首届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网络视频会议在京召开。会议指出,2021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874万人,比去年同期增加40万人。
会议要求,要把握观念,着力加强思想引导。要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中大力弘扬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,鼓励更多毕业生到基层、到西部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。注重精准,优化引导服务。精准推进个性化引导服务,努力实现岗位信息与岗位信息的“无缝对接”,提高就业统计的科学性、及时性和准确性。要突出重点,努力帮助特殊群体。要重视贫困家庭学生、农村学生、残疾学生、少数民族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就业,确保每一个个人都能实现稳定就业。要抓住源头,努力提高培训质量。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,强化人才培养的实践导向,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大规模跟踪调查,完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。
会议要求,各地要早谋划,早安排,早行动,完善部门衔接、资源共享和充分合作的工作机制,把更多优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资源延伸到学校。要开展创业服务,把创业培训延伸到校园,支持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。落实就业政策,将地方政策清单、服务清单、服务机构联系方式清单捆绑发给毕业生,简化证明材料,注重就业创业补贴。要加强权益保护,解读就业法律法规和政策,开展案例警示教育,发布就业陷阱提示,打击招聘过程中的欺诈行为。
同时,会议还表示,要加强就业指导:,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进校园活动,组织职业导师与毕业班建立联系,组织毕业生参观人力资源市场,帮助提高就业质量从校园到工作场所的转变能力。要推送就业信息,结合地方高校特点,收集筛选一批岗位信息,集中推送,开展、城市联招、金秋招聘月、就业服务周等活动,将资源向非中心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高校倾斜。